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交流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促进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校人文社科学术交流精彩纷呈 文化氛围浓郁校园
作者:人文社科处 时间:2023-12-28

今年来,学校积极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己任,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目标,坚持以学术交流促内涵建设,牢牢把握海南自贸港建设对学校科学研究的新要求,主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立足海洋经济、民族研究、南海文明、东盟关系学科布局,通过组建创新团队、发挥哲学社科智库优势、谋划开展重点领域研究等措施,加快构建有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23年学校主办或承办了多场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和研讨会,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海南地方历史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文化和宝贵资源,做好“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份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1119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指导,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视域下丘濬研究研讨会在海口市成功举办。党委书记陈锐,海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华晓东,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万建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一级巡视员万武龙,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斌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我校党委副书记符成彦,以及来自西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29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南省有关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学术期刊编辑部负责人、主流媒体记者、高校师生代表等共3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共收到40余篇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围绕丘濬经世致用思想的借鉴与启示、史学思想、理学思想、文学思想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民族学院院长、海南史学会副会长张朔人代表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发布了《丘濬研究倡议书》,从加强丘濬学术研究及其转化运用、加强丘濬文化遗存挖掘与保护利用、加强包括丘濬著述在内海南地方文献的系统整理、加强对丘濬等海南历史名人文化的宣传推介等4个方面,提出了共10条具体倡议。本次研讨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海南日报连续多期专辟专栏深度报道。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促使海南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更多关注,产生更广更深的影响力,特别是以丘濬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将会被发掘出更多的有时代价值的思想元素。这些思想元素将不断加厚海南文化底蕴,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讨研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民族工作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这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围绕着聚焦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学校加快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不断走深走实。

(一)举办“海南省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

2023420日至21日,我校与五指山市人民政府、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院)共同主办,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教育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民族学院等承办的海南省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五指山市成功举办,共同研究探讨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民族工作新路径。


中央民族大学等57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20余名学者,以及部分民族市县分管民族工作的领导参加会议,共收到95篇参会论文。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海洋与华侨、民族教育与心理、边疆历史文化等议题。


作为优势学科,民族研究一直以来倍受学校重视。2021年,省民委与学校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该中心与海南民族教育研究基地共同承担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料汇编·海南卷(档案、报刊)、省政协海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等重大课题;连续2年承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其学术平台引领作用正在日益显现。本次研讨会顺应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于海南省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需求,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民族工作新路径,将为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的海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术支撑,推动海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举办2023年“一带一路”各民族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1028日,我校在三亚主办了一带一路各民族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故宫博物院、吉林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海南省民族学会、海南省博物馆、海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1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以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为背景,会议征集相关主题论文九十余篇,围绕着一带一路各民族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海南历史文化资源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为一带一路各民族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建言献策。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各民族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民族工作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积极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需求,推动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

学校立足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展重大需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积极发挥优势,立足海南,面向南海、面向东盟,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紧密围绕着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学校第一次党代会“1236”发展战略和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建设为目标,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教育和文化交流交往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加强开展以海上丝路的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热海大智慧。


20231125日,我校联合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亚市海棠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数智时代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洋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在三亚市海棠湾茅台度假村举行。此次会议以数智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海洋、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海南自贸港建设,海棠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一起分享成功经验和真知灼见。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海军航空大学何友院士、中国游集团吕友清副书记、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海洋强国建设实施路径、海南自贸港建设和海洋、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与突破路径。


为深化政校合作,共谋双赢发展,充分发挥三亚市海棠区综合优势,实现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提质升级互利共赢,三亚市海棠区人民政府与我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进海洋与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经略南海等国之大者出谋划策,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四、服务学科专业发展,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一)举办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讨会

916日,我校举行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讨会。省教育厅副厅长邢孔政、三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世刚、泰国班颂德皇家大学校长琳达·根玛和我校党委书记陈锐等在开幕式上致辞,奥地利IMC应用技术大学校长乌杜·布兰德尔通过视频致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廖民生主持开幕式。


陈锐指出,我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工作,不断夯实对外交流合作基础,积极打造留学热海院品牌特色,提升校园国际化水平,扎实推进国际办学体系建设、国际学生教育培养、后疫情时期对外交流合作等重点工作,国际合作办学成果丰硕。十年来,我校扎根海南大地,践行教育对外开放理念,努力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标杆项目。我校中奥旅游管理本科教育项目(简称中奥项目)是海南省第一个通过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高等教育引进奥地利优质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的最成功实践之一,是海南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践和研究的集成成果,对海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有一定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海南及国内旅游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项目完成了第一个对中国高等教育引进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项目实践的系列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廖民生接受媒体记者采访,表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始终致力于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高质量发展。十年来,我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建设和探索中,培养了大批兼具国际视野与爱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育人模式受到广泛赞誉。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科研合作、国际人才合作、国际项目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在人才支持、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智库建设等方面为海南、为三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讨会围绕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新机遇和挑战、融合创新与发展、高质量发展人才等三个主题进行讨论,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代表在会上畅所欲言。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校长廖民生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国际合作办学10周年为例,就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存在问题与未来设想展开演讲。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副院长石芳芳根据融合、创新与发展,结合该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提出了意见。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院长胡笑寒围绕变与不变,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从创新基因、五课堂模式的演进及成效与反思等方面展开演讲。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副院长李萍,结合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办学经验,围绕打造高质量国际化办学新平台的主题,提出了新时代中外办学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副院长何曜以《浅谈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题,从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的办学架构、办学模式、运营机制、转型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指导思想及其质量建设与保障。

此次活动是我校用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贸港,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表现和生动实践。

(二)主办MTA办学10周年暨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

   学校MTA成立10周年之际,为了总结十年来的办学经验,提升办学理念和层次,增强我校MTA师生与国内业内著名专家学者、行业大咖的交流,着力培养经世致用的领军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管理力量,我校于 2023 年 11 月 11 日在校内举办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之(MTA)办学十周年暨旅游专硕人才培养与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MTA研究生培养、MTA办学经验分享、新时代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等主题进行了相关主旨演讲。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徐士元,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校长廖民生,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校长黄学彬,琼海市副市长李熙,三亚市教育局党委专职副书记李志刚在开幕式上致辞。廖民生回顾了我校MTA教育中心10年以来的办学历程,并表示自我校MTA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以国际化为战略、以行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核心、以实践为特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模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教育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趋势同频共振。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时期,这场会议恰逢其时。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不断培养、输送人才,助力自贸港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正式被批准为海南省首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以来,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旅游强国、海洋强国为导向,围绕旅游大数据、旅游企业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海洋旅游与邮轮游艇管理、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等学科方向,依托海南国际旅游岛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环境优势,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优势,海岛旅游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等部省级科研平台优势,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与省新型重点特色智库优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国际化开放办学条件等优势;学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国内外同行院校等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政产学金融合,协同创新;对接产业与市场需求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层次急需紧缺的旅游产业战略型高端人才、旅游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才。目前面向全国共招收十届学生总计527人,共八届毕业生总计302人。


五、打造特色品牌优势,推动重点智库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

2023122日至3日,由东盟研究院、海南省南海文明研究基地、海南省重点智库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海岛旅游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三届东南亚与中国(海南)论坛—2023-2024年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研讨会顺利举办,来自国内、泰国、新加坡研究东南亚、海洋文化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硕博青年,围绕中国与东南亚睦邻关系、东盟及国别研究、一带一路与海洋历史文化、硕博青年论坛和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等主题,在各自熟悉的领域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校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东南亚与中国(海南)论坛。论坛的举办既体现了我校面向东盟,面向南海,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办学定位,又发挥了海南热带海洋东盟研究院、海南省南海文明研究基地和海南省重点智库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等智库机构积极服务于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学术交流成果对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论坛的顺利举办引起新华社、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三亚日报和南海网、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等主要媒体的报道,新华每日电讯刊文《献策自贸港建设 聚焦东南亚研究——第三届东南亚与中国(海南)论坛成功举办》阅读量达到33.6万人次。


我校东盟研究院、海南省重点培育智库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海南省南海文明研究基地和马来西亚研究中心等智库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交流为主要研究对象,积极开展以海上丝路为主的人文社科领域研究和建言献策,加大智库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研究机制,形成多出快出高质量成果的机制,积极通过智库平台向各级政府报送研究成果、决策建议,形成有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特色的海洋人文研究领域,积极助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海南自贸港的建设。


六、创意设计与数字智能赋能海南国际设计岛建设,助力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为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和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新需求,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的科技、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学术和人文交流,增进合作共识和融合发展,实现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2023318日,我校与中国创意管理智库(联盟)共同主办了第五届中国创意管理论坛暨数字智能与创意管理国际学术会议。此次论坛吸引了业界十余名资深学者畅谈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谋划及应用。校党委书记陈锐、马来西亚教育全球服务中心市场与传播总监刘雯美、中国创意管理论坛联合主席吴承忠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海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二级调研员邱涤非、三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涂成凯参加论坛。副校长廖民生主持开幕式。

本届论坛是基于国际形势新变化和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新需求,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海南自贸港和海南国际设计岛的建设新动能,助力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而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熊澄宇作了题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数字创意与管理创新的主旨发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于海纯就海南国际设计岛建设的机遇、路径与挑战展开讲解,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高长春、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永忠、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引、海南诺亦腾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苗业宸、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公共艺术专委会会长王永刚、壹捌零china数字技术公司董事总经理余国雄、台湾实践大学教授谢明宏、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罗训、山东大学教授魏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吴承忠也分别为此次论坛建言献策、积极探讨。


本次会议针对创意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海南自贸港国际设计岛建设、海洋文化创意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海岛旅游大数据挖掘与技术创新、数据智能与管理应用等前沿领域展开研讨。同时以文化与旅游同质共生、同舟共济和同体共赢的融合发展为目的,提升创意管理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丰富创意管理战略理论体系与科技内涵,搭建多学科交叉科研学术平台,促进创意管理及相关领域学术成果的产业转化和人才、技术、资本聚集,畅通国际科研学术合作交流渠道。

七、致力打造特色学术品牌,搭建理论创新学术交流平台

为推动我校学术交流和学术繁荣,提升我校学术水平与影响力。20231024日,2023年度天涯讲坛学术讲座系列活动在我校人文楼103报告厅举行第一场讲座。天涯讲坛为三亚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与我校联合举办,重点深入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三亚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等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引导和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不断推动三亚社会科学长远发展。

  我校承办三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涯讲坛专题系列讲座(报告)活动,预计将邀请省内外学术名家开展学术讲座十二期,分别由人文社科处和各二级学院联合主办,截止目前,已支持各学院举办了6场讲座,每期听众和受益人数近200人,让师生们感受了名家风采。讲座的开展拓展我校师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学术氛围。人文社科处将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发展为导向,以营造学术氛围为抓手,以繁荣学术为目标,引领正确价值取向办好天涯讲坛专题系列讲座。


在党委宣传部、人文社科处、相关部门及各二级学院的共同努力下,本年度我校成功主办(承办)了多场次的社科类学术交流活动。主要论坛、研讨会和讲座主题各有侧重,特色鲜明。论坛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深化了学术国际交流,拓宽了师生的国际学术视野,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智慧,推动校内学术发展。研讨会邀请省内外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相关部门的领导人,围绕特定主题建言献策进行理论交流和知识普及。每一场精彩的报告都引发在场师生的思想共鸣,大家认真聆听并积极思考与提问,形成了热烈浓郁的学术交流氛围,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参与各类高端学术论坛收获丰富,有利于拓展学术视野,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与专家学者、业界行家的交流学习。

主要论坛、研讨会和讲座结合我校应用型、海洋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围绕着立足海南,面向南海,面向东盟,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举办,取得了非同凡响的学术交流成效。我校社科类学术交流活动受到了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三亚日报、三亚电视台、南海网等党报党媒和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的关注报道。人文社科处将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致力打造形成特色学术品牌,进一步完善学术发展机制,积极推动人文社科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