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本站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南洋文化
印尼高校中文专业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上)
来源:丁见印尼纪事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11日
 写在前面:

印尼坤甸共同希望教育基金会董事长陈慧珍老师发来一篇论文:

《印尼高校中文专业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

论文第一作者唐根基(Herman)博士(下图左),是印尼峇淡世界大学语言文化教育学院(Universitas Universal, Batam-Indonesia)院长;第二作者叶俊杰(Chun Keat Yeap)博士(下图右),是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 Campus Alor GajahMelaka)马六甲亚罗牙也分校语言研究学院高级讲师。

两位作者都是海外华人。其中唐根基博士在印尼巨港出生长大,后留学中国广州,本科、硕士和博士均就读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叶俊杰博士,则先后在该国东姑阿都拉曼大学和马来亚大学取得汉学学士、图书馆与情报学硕士之后,留学北京,获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

我拜读了两位年轻学者的这篇发表于2023年4月的论文,虽然感觉其研究内容还欠深入,但毕竟统计发布了不少相关数据,因此有些参考价值。

他们在文中大致回顾了印尼中文教育的历史脉络,基本阐述了印尼高等院校开设中文专业的现状及其他问题。我觉得在印尼从事中文教育的中国老师和本土老师,以及关注此事的社会人士,应该了解一下相关信息。

通过陈慧珍老师,我联系到了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唐根基博士。征得他同意,将主要内容进行摘录整理,分两期发表在本号。需要说明的是,原文中有一些数据图表,因尺寸较大不好排版,故只好舍弃。为增加一点可观性,我又找了有关图片插入文中,并补充了相关说明。

在此,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本文开头提到陈慧珍老师。

她是印尼西加里曼丹的一位华人,堪称当今印尼华人教育界的巾帼女杰。

2015年,陈慧珍和一批热心同仁在西加首府坤甸,创办了一所获得印尼教育部注册认证的大专院校——共同希望语言学院。

该学院开设汉语本科及大专学位,面向许多家庭困难的华人孩子,专业教授中文及电脑文秘技能,现有400多名学生。学院创办八年来,因教学质量好,已有300多名毕业生在印尼各类中资企业从事翻译工作。目前在校的学生还没毕业,便被急需翻译人才的用人单位提前预定,前景十分看好。


陈慧珍(前排中)与共同希望语言学院部分师生的合影。
陈慧珍原本是一位企业家,为了自己所醉心的中文教育事业,她变卖了公司财产和海外的房产,把资金全部投入到办学当中。
现如今年已过七旬的她,仍不知疲倦,为她的学校奔波操劳,其精神难能可贵,感人至深。

2023年春节期间,陈慧珍老师与雅加达中文慈济学校小学中文部主任王文振(漂泊舞者之诗公号号主)和笔者相聚于雅加达。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讨印度尼西亚高校中文专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 研究资料源于印尼高等教育司官网、文献、问卷及访问, 使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对此进行研究。整体论文框架主要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了解印尼高校开设中文相关本科专业课程的情况;

二、了解印尼高校开设中文相关职业科专业课程的情况;

三、了解印尼高校中文教师的学历及其专业情况。

研究发现,印尼29 所高校开设的31个中文专业课程中:

一、本科中文专业的课程包括汉语教育本科、中国文学本科、汉语与中国文化本科及汉语言本科, 当中开设汉语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占多数,即有10 所印度尼西亚高校开设此类课程;

二、职业科中文专业的课程包括汉语言职业科、中国语言与文化职业科和商务与职业沟通汉语职业科,当中开设汉语言职业科专业课程占多数,即有6所印尼高校开设此类课程;

三、印尼高校中文专业课程教师共有232位,当中147位华人和85位非华人,17位博士、212位硕士、3位学士。

前言

印尼华文教育可追溯至17世纪。据史记载,1690 年印尼最早华文学校养济院明诚书院在巴城(现雅加达)成立,属于私塾式华文教育。直到1900年,全印尼有439间私塾和义学,学生共有7835人(黄昆章2007:25–26)

1901年3月17日, 印尼首所正规的华文学校在巴城成立,名为中华学堂, 标志着印尼新式华侨教育诞生。随着首所中华学堂的成立,印尼各地区华侨领袖纷纷开设华文学校。到1940 年,印尼已拥有465 所华文学校,学生有5 万2995位(黄昆章2007:75)。据黄昆章(2007:111)及印尼教育部数据调查显示,1952 年至1957年是印尼华文教育兴盛时期。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雅加达中华中学。

1952年至1953年注册于教育部的华校有1371所,学生25万4730人。1954年7月,印尼外侨教育司代司长郑扬禄先生说:当时印尼有1400所华校,学生约30万人。到1957年11月,华校已达到1800 所, 学生达到42万5000人。

1965年,印尼爆发了9.30事件,随着此事件,印尼华文教育进入危机时期。


当年棉兰华侨中学的学生。

1966年印尼政府全面禁止华文教育活动,华校被封闭。华文教育被封闭不久,1968年,在印尼华人努力下,印尼第二任总统苏哈多总统发布第B12总统令,允许民间人士组织特种教育基金会,负责开办特种民族学校,学校归于教育部门管理,允许学生学习少许华文,这说明印尼政府允许华侨开设特种民族学校。随即,印尼各地区华社纷纷开设特种民族学校。

除了特种民族学校外,1968 年至1998 年,在华校被封闭情况下,印尼各地华人在佛堂开设华文班,此外,家教补习班也开设了华文补习班。

1998年5月,印尼政治改革活动爆发,内外交困的苏哈多总统被迫辞职,由副总统哈比比先生接任总统职位。1998年8月24日,在印尼第三任总统哈比比先生准许下,印尼国内任何学校开始开设华文课程,属于选修课。直到1999年5月5日哈比比总统发布第4号总统训令,正式以法令形式允许在学校的学生选修华文课程。

印尼第四任总统瓦希德先生上任后,于2000年1月18日颁布了第6号总统决定书, 废除了1967 年第14号禁止华人在公众场合华族风俗习惯的活动总统令,允许华人举办中华文化与华文教育活动。

自此,印尼各地区华人纷纷地开设国民学校, 并在学校开设中文课程。此时,华人所开的华校,不在是私立学校,而是国民学校,课程大纲也是采用国民学校的课程大纲。除了华人所开的国民学校外,其他印尼国民或私立学校也开设了中文课。

目前, 印尼国民学校及私立学校将中文定位为选修课,有的是必修课, 也有的将中文课放到课后时间来上。

据印尼高等教育司官网,有关高校中文专业课程始于1998年印尼政治改革暴动之前,在印尼政府禁止华文教育活动期间,从1984 年起已有一些高校开设中文专业,首先由印度尼西亚大学于1984 年开设汉语言职业科专业课程,两年后博修达大学开设中国文学本科专业课程。

1996年7月11日,印度尼西亚大学又开设了中国文学本科专业课程。


图为印尼排名第一的国立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中文系师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音乐节开幕式。印尼网站说该校是一所拥有印尼最悠久的中国文学系的大学。其中国研究项目有许多有趣的科目,如古典汉语、中国文学、中国历史等课程。所有导师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因此其中国研究项目被誉为印尼最优秀的毕业生。

自瓦希德总统开放华文教育活动起, 印尼国立和私立大学纷纷开设中文专业课程: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于2001年7月11日开设汉语言职业科专业课程;同年即2001年8 月2 日,彼得拉基督教大学开设中国文学本科专业课程。

到了2018 年印尼共有31 所高校开设中文专业课程。

2010 年,印尼各高校开始与孔子学院合作,并在高校内设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英语名为“Confucius Institute”,但在印尼“Confucius” 是“孔教”,属于宗教, 所以为了避免误解,于是将“Confucius Institute”改为“Pusat Bahasa Mandarin”,因此,在印尼的孔子学院被命名为“Pusat Bahasa Mandarin”。

目前印尼高校共有8所孔子学院:成立于2010年11月9日的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1 年1 月的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1 年5月19日的印尼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1年2月22日的哈山努丁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14日的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1年的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9年3月12日的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以及成立于2021 年4 月8日的乌达雅纳大学旅游孔子学院。


印尼日惹加札马达大学的中文普通话教学楼。该校中文专业的学习计划是要教育学生熟练地讲普通话(书面和口头)。每个学生完成 6 个学期的学习,学习各种其他有趣的科目。

印尼华文教育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发展,现在研究印尼华文教育的研究者不断增多,有的研究印尼小学华文教育, 有的研究印尼中学华文教育,但研究印尼高校中文专业课程的研究者寥寥无几。

虽然如此,也有部分专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如研究印尼国立大学汉语教育本科专业课程问题,主要探讨了印尼国立大学汉语教育系的培养方案问题;探讨印尼世界大学华文教育系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印尼共同希望语言学院汉语言系学生学习动机。

据调查,目前尚未有研究者对印尼高校中文专业课程及教师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泗水佩特拉基督教大学中文专业学生走访考察印尼中文媒体《千岛日报》。

二、研究动机

全球海外华人人口总数,73.5% 以上都在东南亚地区(叶俊杰、黄立诗2021:109–139; 庄国土2009:62–69)。东南亚是海外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而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人口总数则是最多的。

据印尼政府官方网2016年数据显示,印尼是除了中国以外,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600万人。

早期印尼华文教育蓬勃发展,但到了苏哈多总统执政后却全面禁止。虽然苏哈多总统执政时期即1966年到1998 年对华文教育执行严禁令,但印尼高校却在此期间开始开办中文专业课程, 即1984年的印度尼西亚大学开设汉语言职业科专业课程,1986年博修达大学开设中国文学本科专业课程,1996年印度尼西亚大学又增设了中国文学本科专业课程。


印度尼西亚中文系学生在该校标志性大楼前合影。

对于现有多少所高校开设中文相关专业课程、中文相关专业课程的发展、转型或关闭问题,以及印尼高校中文相关专业中文老师问题(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与种族问题等),都需要深入探讨。

本文认为研究印尼高校中文专业的发展现状十分重要,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为印尼乃至全世界中文教育提供宝贵的数据,并为中文教育界做出贡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印尼高等教育司官网、印尼高校中文系协会资料、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收集关于印尼全国高校中文相关专业信息,基于此对印尼高校中文相关专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1研究对象

通过印尼高等教育司官网与印尼高等院校中文系协会收集该国29所中文相关专业的基本信息,比如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成立时间、专业级别; 此外还有中文教师的基本资料, 包括教师性别、教师学历与专业、教师职称、教师任职学校、教师总数、各校中文教师人数等。

问卷发放给印尼高等院校中文系协会会员与印尼29所高校中文相关专业中文教师、领导,共发放了273 份,收回了124 份。

对于未解决的或存疑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访问进行收集,比如专业关闭与转型的问题、专业级别问题、教师未有职称的问题及教师的汉语水平问题。

数据收集完之后,基于此数据与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描述法对印尼高校中文相关专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

3.2研究框架(略)

四、调查结果

到2022 年6月,印尼高校中有29所高校开设中文专业课程,其专业课程可分2大类,即本科课程和职业科课程,本科有4 个专业,即汉语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国文学专业本科课程、汉语与中国文化专业本科课程和汉语言专业本科课程; 职业科课程有3个专业,包括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职业科课程、汉语言专业职业科课程和商务与职业沟通汉语专业职业科课程,共7 种类型专业课程。

除了一校一个专业课程以外,也有一些高校开两个专业课程,如梭罗三一一大学开设了汉语言职业科专业课程和汉语与中国文化本科专业课程,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开设中国文学本科专业课程和汉语言职业科专业课程,以及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开设了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与汉语言职业科专业课程。

4.1.1中文本科专业课程

大学本科是指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英语叫做“Undergraduate”,印尼语是“Program Sarjana”,其学习时间四年,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印尼高校中文本科专业课程有4种,即中国文学本科专业、汉语教育本科专业、汉语与中国文化本科专业和汉语言本科专业。

4.1.1.1中国文学本科专业课程

印尼高校中国文学本科专业课程,是专门培养汉语言知识与技能、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本科专业课程,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专门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化与文学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学习者。

印尼高校中国文学本科专业课程,最早成立于1996年7月11日,是由印尼大学所开办。现已有6所大学开设此专业,包括建国大学于2003年10月30日开办、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于2005年9月27日开办、棉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于2008年9月9日开办、布拉维加亚大学于2014年10月17日开办,及古纳德尔玛大学于2017年6 月13 日开办。

上述高校分布于印尼雅加达、万隆、玛琅与棉兰四个城市。(未完待续)

相关下载
  • 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