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华侨农场的精神和文化
一代代归侨们扎根兴隆、坚守兴隆,他们爱国爱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创造了兴隆华侨农场特有的精神与文化。
投身祖国建设的赤子之心。在兴隆的归难侨中,一部分是因在国外遭受迫害而回国的,虽然他们回国初期生活条件艰苦,但政治地位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民族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积极投身祖国建设。另一部分归侨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鼓舞,主动放弃国外富裕生活或优越条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青春献给祖国”。“回国以后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无论如何都要落叶归根。”这是华侨们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1951年9月,黄福莲的父母归国参加海南的开发和建设,成为兴隆华侨农场最早一批开拓者,当时她年仅2岁。回忆那段岁月,黄福莲说,“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幸福、骄傲、自豪!”
归侨们回国后经历了艰苦的创业。1979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上映的电影《海外赤子》,就是以兴隆农场归侨生活为素材拍摄的故事片。电影主题曲《我爱你,中国》从此唱响全国,成为一首经典的红歌。这首歌不仅充分表达了兴隆华侨的爱国之情,而且成为全世界华人共同的心灵记忆,体现出华侨对祖国的赤诚眷恋,令人感动。
坚持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在兴隆华侨农场办公楼前,有一座以马来西亚归侨温带为原型创作的“创业者”雕像。雕像内容是对兴隆华侨农场初创时期华侨披荆斩棘建设家园的真实写照。如同温带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在兴隆还有很多。艰难岁月,华侨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兴隆这片热土上,他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值得学习。
兴隆的特色糕点。袁琛 摄
据一些老华侨回忆,1951年10月归侨初至兴隆时,生活条件特别困难,住的是最简易的茅寮,茅寮中间留出一条狭小的通道,两边是用竹子编的床。躺在这样的竹床上,稍一翻身就会被竹子夹住,晚上总会有小孩被竹子夹疼后大声哭闹。茅寮里还经常会有蛇、蝎、蜈蚣等小动物“光顾”。1952年,兴隆成立了青年突击队,这是一支由侨乡青年组成的能吃苦、能战斗的垦荒队,在我国农场建设史上写下了拼搏奉献的绚丽一笔。兴隆华侨农场1951年开始开荒,1952年收入仅2.94万元,1954年收入已达20.57万元,1956年获利25万元、上缴利润14万元。1982年兴隆建设沉香湾水库,主坝施工量大、工期短,任务紧迫。兴隆华侨农场9个管理区、直属单位共4000多名干部职工和2000多名民工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作业,用锄头、扁担、小推车等工具修筑大坝。1984年4月,沉香湾水库成功修建,彻底解决农场的用电问题,为兴隆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正是这样一股艰苦创业的闯劲和拼劲,将兴隆打造成“中国华侨农场的一面旗帜”,成为海南著名的旅游景点。
保护生态环境的执着理念。经过70多年的艰苦奋斗,兴隆华侨农场已成为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基地,建成有兴隆热带植物园、热带花园、南国热带雨林游览区、兴隆侨乡国家森林公园等。
由印尼归侨郑文泰个人出资规划设计、用了约30年时间建成的热带花园是一处融自然、人文、园艺、园林与环境生态为一体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区。园内种植热带观赏植物4000多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65种,被我国确认为环境教育基地之一和物种基因库。郑文泰埋头深山,一心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持之以恒进行生态保护,先后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中国“侨界杰出人物”。马来西亚归侨郑金也是兴隆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位传奇人物。20世纪90年代,他承包了一片荒山野岭,并将其建设成为一处有名的旅游景点“神龟山”。“神龟山”由三座山峰连成,东西走向,山势高低错落,山清水秀,湖水微澜,风光宜人。
充满异域风情的兴隆文化。兴隆归侨还用智慧和乐观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风情和文化。如今,站在兴隆街道熙攘的人群中,会听到一种奇妙的语言,既不是海南话,也不是客家话,而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兴隆普通话”。其中既带有海南话的语调,又保留客家话的口音,这也是兴隆人包容、团结、互助的见证。而今,兴隆的大街小巷仍随处可见身着“峇蒂”(印尼风情服装)的人们,他们还经常在兴隆的公共场所唱东南亚民歌、跳东南亚风情舞。兴隆人和谐共处、包容共享,共同创造了韵味独特的侨乡风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兴旺发展。
兴隆巴厘村的舞者。袁琛 摄
传承兴隆华侨农场精神文化的时代价值
兴隆华侨农场的精神文化是海南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海南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的当下,我们应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70多年前,兴隆农场的自然条件恶劣,华侨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把兴隆从蛮荒瘴疠之地,建设成为“海南最美村镇”和全国“最具特色观光旅游名镇”,建设成了事业兴旺、幸福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侨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在自贸港建设新征程上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人类文明进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良好生态环境需要的使命担当。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兴隆归侨一直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忘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大本钱、最大优势,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最亮丽的名片。我们要学习与弘扬郑文泰等华侨的精神文化,把最好的环境资源变成百姓共享的福祉。
发展繁荣特色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振兴,海南自贸港建设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兴隆归侨们创造的文化独具特色,来自群众、创造于群众,能够增强人们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进程中,应围绕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广兴隆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
俯瞰万宁兴隆咖啡谷。袁琛 摄
(本文系海南省教改研究重点课题“海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职业本科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njgS2022ZD-6。)
(作者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