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科动态

王文俊:校城协同激发自贸港向“新”力
时间:2025-04-03

 

【海南日报(理论版)20250402日】

新时代新征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方向坐标,以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为时空坐标,以服务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发展为实践坐标,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崖州湾科技城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与科创高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海南自贸港向海图强”“向数图强贡献高校力量,助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抢抓深蓝崛起时代机遇

  在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正在重构产业结构、科研范式与教育生态。面对时代大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紧紧抓住海洋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机遇,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服务全球海洋经济发展与数字化应用为使命,积极构建服务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数智化支撑体系。

  数智赋能,构建深蓝崛起战略布局。学校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深蓝崛起的历史使命,基于蒋兴伟院士工作站,建设海南海洋卫星遥感创新发展省级双百人才团队,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参与马里亚纳海沟等海域的万米深渊科考活动,采集了深海生物、地质样本数据,推动了深海资源库的建设。同时,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动态数据库,用于红树林退化预警、渔业资源评估等场景,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教支撑。

  协同合作,提升深蓝崛起创新成效。学校通过与崖州湾科技城高端科研团队协同合作,深度参与深海资源勘探、海洋生态修复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创新闭环。同时,联合兄弟单位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海洋气象预测、赤潮监测等领域,显著提升了数据解析效率。

  探索三链融合创新范式

  学校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积极探索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校城协同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热带海洋领域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区,有力推动了教育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深耕教育链,培育复合人才。学校紧扣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创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升级,开设了涉海知识图谱构建等新工科课程。同时,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资源,精心开发沉浸式教学系统,全面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潜力,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强化创新链,实现成果转化。学校与科技城内的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发,海洋装备团队负责人王连明教授主持研制的热海大1水下智能机器人,具备遥控与自主运行双模式,可为海洋资源勘探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拓展产业链,激发产业活力。学校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在产业链拓展中的关键桥梁作用,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智慧渔业、海洋数字经济等产业延伸,成功孵化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为崖州湾科技城的产业集群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海南艾锐奥科技有限公司是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崖州湾科技城分园的入园企业,也是学校师生创业企业,公司自主研发了AHZ-500纵列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并首创无人直升机布放回收AUV技术,实现了全天候、全海域的AUV安全作业新模式,为海洋探测装备应用开辟了创新路径。

  三链融合模式成效显著,实现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也为崖州湾科技城打造本地化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支撑。

  打造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建双塔模式,育本地人才。崖州湾科技城作为尖端科研的创新塔尖,集聚数十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学校作为人才塔基,依托2万余名师生构建基础支撑,与崖州湾科技城共建双塔型产教共同体,形成了战略产学研融合带。为做好本地人才培养,学校通过设置项目制课程、开展实战化培养,将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入科技城深海科创项目,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学校制定专项政策,将教师参与科技城项目纳入考核体系,部分教师凭借专业能力被科技城企业聘为技术顾问,企业专家则受聘为学校产业教授,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双向赋能、相互支撑的良好格局。

  校企双向流动,强产业根植性。学校与科技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已成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推动了多项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学校崖州湾创新研究院与三亚崖州湾数字科信有限公司共建数字信息联合实验室,整合院校科研优势与企业资源,聚焦智慧城市、海洋等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构建学用结合育人模式。该模式凸显了数字化、智能化在校城融合中的核心驱动作用,形成了双向赋能的动力机制,进一步巩固了校城协同的制度基础,为海南向数图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以崖州湾科技城为依托,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与校城融合实践。围绕向数图强布局未来产业学科,聚焦海洋数字经济、深海智能装备等领域,推动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同时,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技术成果转化中心,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应用,推动崖州湾科创生态实现系统性跃升。未来,学校还将深化开放合作,借助自贸港政策优势,吸引国际科研力量参与海洋科技创新,提升海南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