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阐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民族领域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根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启动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23年度公开招标课题申报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面向新时代民族工作重大需求,深入研究阐释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为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更好服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理论创新。课题研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发展。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我国民族工作实际为观照,服务民族工作实际,直面当前迫切需要努力破解的民族理论与工作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瞄准主要问题,把问题讲深讲透。
三是坚持务实管用。鼓励发挥多学科优势进行整合研究,深入调查研究把情况摸准摸透,提出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
三、项目类别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公开招标课题主要分为决策咨询类课题和后期资助类课题两种形式,此次是决策咨询类课题的公开招标,下半年将会进行后期资助类课题的公开招标(历年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研究专项”将列入后期资助类课题)。
此次发布课题指南为13个方面,每个方面原则上确立5-6个中标课题,分设重点课题和自筹经费课题,共立项80个左右,其中重点课题约35项,资助金额约每项3万元。
四、申报要求
(一)课题负责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
每位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课题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可参加至多两个课题申请。已承担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但尚未结项的课题负责人不能申报。
课题负责人须保证所申请的课题原创性,无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申请中如出现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情况,按《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处理。
(二)课题申报内容:申报课题的具体要求、选题条目等内容,详见《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23年度公开招标课题指南》(附件1)。指南为方向性选题,申报时可使用指南题目,也可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重新拟定题目(如自拟题目需标注所属指南选题的项目编号)。
申报内容主要是决策咨询研究成果摘要,须是对策性、应用性、现实性比较强且已经有比较深入研究的成果,并已完成实际研究工作的60%-70%,根据申报表格式直接提交3500字左右的摘要(含选题意义500字、成果基本框架2700字,已有研究基础300字)。
(三)课题申报程序:申请民族研究项目公开招标课题的负责人填写《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课题申请基本信息表》(附件2)和《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课题论证〉活页》(附件3),各一式两份。各学院统一于7月25日上午10:00—10:30将《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课题申请基本信息表》(2份)、《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课题论证〉活页》(2份)、汇总表(1份)交至留学生公寓109人文社科处。同时,将基本信息表、论证活页(WORD文件格式)和一览表(EXCEL文件格式)汇总后发送至社科处邮箱rhdskc@163.com,并确保电子版与纸质版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电子版报送材料打包后统一命名为:年份+姓名+课题名称+单位名称)。逾期不予受理。
(四)课题正式立项:待拟正式立项公示后,再提交由学校盖章的《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课题申请表》(附件5),履行正式立项手续(具体寄送时间另行通知)。同时,正式立项后,重点课题将面向课题负责人发放《立项通知书》,并拨付研究经费3万元;自筹项目只发放《立项通知书》,不拨付经费。每个项目研究时限为3个月(自正式立项之日起计算),不得延期。项目最终成果为1-2万字的研究报告,并鼓励项目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提交阶段性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或阶段性成果被《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期刊或《民族研究内参》采用,将免于评审鉴定,并以优秀等级结项。
(五)其他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负责本地区民委系统课题申报的组织和统一报送工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由各自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课题申报的组织和统一报送工作。本次申报每个单位限报30项,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不接受个人申报。
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科研管理处联系人:薛冰洁 马丁
联系电话:010—66508120 66508139
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甲49号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科研管理处
电子邮箱:mzyj2023@neac.gov.cn
邮 编:100800
人文社科处联系人:许老师 18847141206,阳老师 15203072856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23年度公开招标课题指南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建设研究
方向描述: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阐释。立足“两个结合”,着力回答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鲜明特性、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
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理论的系列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不断被解读、运用及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学术话语进行梳理。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逻辑,总结中国古代民族事务治理的经验。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史,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民族领域的实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2.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方向描述: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明特性,深入研究“第二个结合”“中华文明五个特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关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关系,研究如何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深度看待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如何从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角度服务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等问题。深入研究各民族优秀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地区“六大建设”研究
方向描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总结研究民族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这“六大建设”上如何发力,切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4.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方向描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野下,开展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研究探索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如通过历史文化遗产、文艺精品力作、民族戏曲、民族服饰、标志建筑物、博物馆、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建设等途径,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阵地,展示中华文化和各族文化,彰显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中华历史、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进程和规律。深入发掘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交融实证资源。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路径优化,同步做好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关系研究。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对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效益研究。
5.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研究
方向描述:挖掘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各类史料,围绕多文种古代档案、碑刻、钱币、书籍文献等,从史籍和考古文物等实证角度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深入研究和挖掘中华各民族交融实证与资源,总结我国历代民族事务治理经验研究,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剖析驳斥错误史观。开展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交融实证与资源发掘研究,包括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相互借用研究、多文种语言文字“三交”实证研究等。
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研究
方向描述:围绕顶层设计,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围绕纳入学校教育、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教育。包括中小学、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路径研究,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教育体系建构研究,以及民族地区教育理念转变、学校教育提质增效研究。
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研究
方向描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融入党和国家宣传工作大格局,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宣传对象全覆盖,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常态化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融媒体平台,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提升宣传实效。
8.国际传播中民族领域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方向描述: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叙事体系,提升民族领域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传播效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包括如何提高叙事能力,打通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国际话语;如何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让中国观点变成世界语言;如何对外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华民族大团结故事;如何在对外传播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充分展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突破西方舆论霸权,有针对性回击攻击抹黑,争取国外民众对我国民族政策的理解支持。
9.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民族地区实现同步现代化研究
方向描述:按照“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要求,研究有利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举措。总结分析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尤其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供给需求不匹配等,对优化完善东西部协作、区域协调、市场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开展民族地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对策研究。厘清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关系。研究构建共同现代化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围绕民族地区如何生态富民、碳汇价值纳入生态补偿机制、绿色供应链风险控制与整合路径等,开展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研究。
10.深化构建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现实路径研究
方向描述:对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开展研究,准确查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中制度保障、居住格局、文化认同、宣传引导、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意见建议,优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政策体系,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与文化适应研究。研究总结各地在促进民族关系方面的有效做法,提出评判民族关系状况的定性、定量指标,包括以访谈或案例方式提炼的软指标,以及协调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见建议。
11.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研究
方向描述:梳理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研究具体实施的路径、方法、手段等,总结西方国家民族法规体系建设经验教训,探索加深各民族群众在中华民族认同感下的法治意识实现路径。新时代如何更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12.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方向描述: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基于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当前面临新挑战,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中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地理区位价值,提出在边疆地区多维纽带形塑中华民族凝聚力、多重边疆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创新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对策建议和现实路径。摸清跨境民族基本情况,从边境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融入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
13.世界民族问题研究
方向描述:对中西根性文明基因如何影响现代中西方国家民族与族裔政策开展比较研究。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研究。对俄乌冲突下的民族问题进行跟踪研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境外涉民族因素影响我国家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风险隐患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
附件: 1.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23年度公开招标课题指南
人文社科处
2023年7月9日